我好象得了电脑综合症
据 7月18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公布的第二十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统计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07年6月,中国网民人数已经达到1.62亿,仅次于美国2.11亿的网民规模,位居世界第二。参照这两组数据,不难得出,大约有一亿左右的中国网民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网络综合症。而这,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数据。
当"万维网"横空出世之后,世界就变成了一个即时的村落。在大大小小的网格中,网民彼此就是互相交缠的节点。互联网到底是什么?自然也是见仁见智的众说纷纭。溢美者称之为新的一轮革命,诋毁者则视之为道德沦丧的"天堂 ".但是,一个公认的事实就是,网络具有不可思议的魔力,他把各色人等心甘情愿地"网"在中央。
美国一个调研机构调查表明:每周在线时间 ,中国网民平时是17.9个小时,日本人13.9,韩国是12.7,加拿大是12.3,而美国只有11.4.这个在线时间世界第一的中国的网民都在做什么?数据表明:把 休闲娱乐作为上网为目的的网民所占比例达到37.9% ,位列第一。作为佐证,"网游"成为一个社会问题而被广泛关注,从而成为社会各界对网吧最诟病的地方;由于聊天引发的道德争论和其他不良的社会现象,也时常见诸媒体。
让我们把目光投向互联网综合症的背后,努力从中找出表象底下隐藏的东西,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就浮出水面。和互联网综合症结伴同行的就是由于社会转型所引起的心理震荡。如果说互联网综合症只是露在外面的皮毛,那么心理震荡才是互联网综合症的"病灶".
"当一个中国网民打开电脑开始聊天的时候,一个美国网民可能正在查找到他的一个商业伙伴办公地的行车路线,而一个法国网民可能正在自己的博客上"奋笔疾书"."这是一个不失接近真相的写照。互联网在中国网民的心中,往往就是一个寻找和宣泄内心情感的平台,一个排遣和释放工作压力的窗口。一切在现实世不能如意的美好愿望,臆想着在虚拟的世界里得到实现。
于是,庄周是蝶?蝶是庄周?虚虚实实就在网络世界变得更加迷茫。一个本来是通向外面世界最大的舞台,就变成了理想主义者最好的"自闭牢房".有人归结为"网络依赖的十宗罪",它的内核只有一个:心似浮萍,寻找依靠。
由此看来,互联网综合症不是一个独立的生理现象,也不是一个独立的心理现象。更多时候,它是一个综合的社会问题。在一个日新月异的互联时代,社会该关注的不应只是"比特"体积,而是人们为什么要占有"比特".这样,互联网综合症才会有消减乃至痊愈的可能。
0 条评论:
发表评论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 主页